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1960年,学校经国家批准创办于福建泉州,首任校长为廖承志。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1996年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2006年厦门校区启用。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
学校于1980年成立董事会,庄希泉、胡平、黄长溪、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王刚先后担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名誉董事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
学校在泉州、厦门分别设有校区,现有27个学院;11个学科门类,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福建省一流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环境/生态学与社会科学2个学科进入前1%。有68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3个专业通过国际国内专业认证。
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8621人,研究生7926人,在读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9045人。现有教职工2949人。在1741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58%,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3%,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4%。学校建有院士团队1个,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5人次、省级高层次人才721人次,多支团队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荣誉。
学校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100余个,是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基地。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多项学术成果发表在《自然》《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坚持扎根祖国大地办大学,开展“千企千村行”,实施“科教兴省华大行动”,努力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8万多名,其中8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使者。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民间外宣和民间华文教育,与全球570多所华校开展合作,已连续举办19期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师生团队原创短视频海内外总播放量超2.2亿,创新讲好中国故事。设有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等机构,推进理论和智库研究。学校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在全球设有156个办事或招生机构。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常态化长效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抓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侨立校、为侨服务,弘扬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